行业资讯

Industry Information
关注珹芯发展,洞悉行业资讯。

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纲要落地,芯片设计企业如何抢占智联网新赛道?

2025.08.28 编辑: 珹芯电子 点击:706

近日,国家层面最新推出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标志着我国在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方面进入系统性、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。该政策首次以“人工智能+”为核心框架,明确依托国内丰富的应用生态和市场需求,推动AI技术在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。

 

见》系统提出了“人工智能+”的六大重点行动与八项支撑体系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“人工智能+消费提质”部分突出强调构建“万物智联”生态,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汽车、人工智能手机、智能家居、服务机器人等终端产品的研发与普及。这一举措不仅为科技企业指明方向,也为芯片、传感器、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领域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。

 

一、AI终端融合加速,芯片与系统协同成为核心

在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,消费电子与汽车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智能化升级。AI不再仅是软件功能,更是通过AI芯片、算法与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,重塑终端用户体验。

以小米为例,其近年来坚持“软硬深度融合、AI全面赋能”的科技战略,将AI技术深度整合进手机、汽车、家居等各类终端。背后依赖的,正是其自研的澎湃OS操作系统以及一系列针对AI场景优化的芯片解决方案,逐步构建出覆盖“人车家全生态”的智能体验。

 

二、AI终端落地案例:从手机、眼镜到汽车

AI手机:折叠屏与萌宠生成的背后

搭载澎湃OS2的MIX Flip 2折叠屏手机,通过AI芯片算力支持,实现了AI写作、AI识音、AI字幕等实用功能。特别在外屏交互中,用户仅需一张宠物照片,即可通过本地AI模型生成专属萌宠动画,背后离不开终端AI推理能力的持续优化。

AI眼镜:下一代随身智能入口

不久前推出的小米AI眼镜,被定义为一款“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”。其内置多模态AI交互系统,用户通过语音指令即可完成拍照、翻译、问答等操作。这一类设备的兴起,对低功耗AI芯片与实时感知算法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智能汽车:AI重新定义驾驶与安全

小米YU7系列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自研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,其模型训练数据来自专业司机团队的场景采集,逐步实现更拟人化的驾驶决策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YU7所使用的2200MPa超强钢材料,其配方研发过程中也引入了AI材料筛选模型,从海量配方中高效定位最优解。

 

三、AI+制造:芯片与硬件背后的智能化生产

人工智能不仅体现在消费终端,也深度赋能制造环节。小米自建的智能工厂普遍采用“AI+制造”模式,融合工业互联网与机器学习技术,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。

以小米汽车工厂为例,其自研X-Eye智能质检系统,依托AI视觉算法,可自动识别零部件缺陷,准确率超过99.9%,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十倍。这类系统通常依赖高性能边缘计算芯片提供实时推理能力,是“AI+制造”落地的重要基础设施。

 

四、政策与产业协同,AI芯片与终端生态共进

《意见》的发布,不仅为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制度保障,也为从芯片、终端到制造的整个产业链带来明确机遇。随着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深入推进,具备芯片-系统-终端全栈能力的科技企业,有望在智能生态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。

 

        AI不再遥远,它正通过芯片、终端与场景的紧密结合,全面融入每个人的生活。


下一篇:国产芯片生态迎来强援!深度求索推出专为本土硬件优化的大模型架构 返回列表